“平安关爱”形影不离 “瘾君子”从毒海重生

赤壁融媒体记者 吕蓉 通讯员 兰燕

“毒瘾发作时的痛苦真的让人难以承受,为了避免那样的疼痛,什么廉耻、伦理、道德、法律统统会忘得一干二净。”6月26日,正在自营的地产公司忙碌的郑强(化名)回忆20多年前沾染上毒品的经历,依然深感悔恨和痛苦。

郑强出生、成长在赤壁市原车站西街,那里曾经鱼龙混杂,小偷小摸、打架斗殴、吸毒贩毒等违法犯罪时有发生,治安环境比较差。2001年,郑强看到“哥们”把毒品倒在锡纸上点燃用鼻子闻吸,被他们那种飘飘欲仙的样子吸引,郑强觉得好奇也凑上去闻了闻,试了第一次又想试第二次,吸的次数多了慢慢就上瘾了,从此身陷毒海,一发不可收拾。

“不思进取,无心工作,只想着怎么买卖毒品如何吸食毒品。”郑强说,那些年,每天东躲西藏吸毒,逃避公安机关的打击,甚至先后多次被公安禁毒部门打击处理过。

挺不住毒痛发作时的“暗号”召唤,郑强独自在“戒毒-复吸-戒毒”的恶性循环中走了十余年,伤透了心的家人、朋友、同学都躲着他。直到被强制隔离戒毒,赤壁市蒲圻街道中心戒毒社区为他量身制定了一套“平安关爱”戒毒方案,帮助他戒毒成功,并成就了如今的“郑总”。

人生的重启,并非易事。强戒出所后,由于有着不光彩的过去,郑强找工作处处碰壁,一度很沮丧。

“要是你自己站不稳,肯定会走回头路。我们会全力以赴帮助你。”社区禁毒社工找到他,像朋友一样交流谈心,竭尽所能解决他生活上的困难,宣传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政策,签订社戒(社康)协议,为他量身定制了定期见面、交心谈心、定期尿检、困难帮扶、推荐就业、禁毒宣传教育等戒毒方案,帮助郑强迈出人生重启第一步。

在赤壁市禁毒办和蒲圻街道中心戒毒社区的帮助下,郑强恢复了被注销的驾照,买了一辆货车并带领身边一些初入“毒场”的年轻人驶进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轨道,“社区大力帮扶我,将社区垃圾清运承包给我,我每次都能认真完成工作。特别是在陶瓷厂堆积了十余年的垃圾山清运工作中,得到社区干部和群众的认可。”

“只要远离毒品,路一定会越走越顺”,郑强记着禁毒大队大队长对他的鼓励,时刻提醒自己,再也不能回到从前那暗无天日的日子。一步一个脚印,郑强依靠双手,用汗水浇灌生活迎来了回报,成功戒除了毒瘾,现在与朋友合伙开办的地产公司正风生水起,不仅承担起自己对家庭的责任,还积极参加社区公益活动,充当义务消防员。

“以前大家喊我‘摇摆’,现在开玩笑都喊我‘郑总’。”郑强笑着说,忽又眉头紧凑认真地说,“今天是6.26,我跟我的家人都非常感谢党和政府的帮助和关怀,还有禁毒民警、禁毒社工,是他们的不抛弃、不放弃挽救了我,才成就了今天的我。未来的人生,我会好好珍惜,绝不重蹈覆辙。”

从“摇摆”到“郑总”,是赤壁市禁毒战线常态化开展吸毒人员“平安关爱”行动以来的一个缩影。

赤壁市禁毒办联合各中心戒毒社区、禁毒委成员单位将吸毒人员“平安关爱”行动措施落到实处,常态开展帮扶救助、就业扶持,促进吸毒人员回归社会。官塘、黄盖湖、余家桥、神山等乡镇中心戒毒社区禁毒社工在开展走访慰问、谈心谈话、心理疏导工作的同时,选定因毒致贫对象实施精准扶贫;蒲圻中心戒毒社区开展精准关爱、一人一策,坚持不懈地开展感化教育,并帮助办理残疾证和残疾人“两补”,办理低保,补缴医保解决看病难的问题;中伙中心戒毒社区每年大力推介“春风行动”,鼓励吸毒人员积极参与农机、网络就业技能培训,帮助打通吸毒人员回归社会“最后一公里”。三年来,赤壁市各中心戒毒社区开展心理关系修复137人次、家庭关系修复350人次,提供低保和临时救助47人次、医疗救助18人次,使22名因毒致贫家庭的吸毒人员和严重病残吸毒人员实现了就业,有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

审核:吕蓉

编辑:刘佳维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