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市总工会:打通服务职工最后一米 推动工会服务向前一步

赤壁融媒体记者 张美玲

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市总工会积极发挥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出台《全市工会参与羊楼洞港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工作若干措施》,聚焦基层组织、服务阵地建设,积极搭建工会职工学习交流、关爱帮扶等平台,用扎实举措和暖心实事做好“娘家人”,助力试点工作高质量推进。

荆楚工匠陈军海:“老青茶渥堆发酵工序耗时一般需要一到两天时间,这个工序也是制作技艺传承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发酵工艺包含了筑小堆、洒水、渥堆、翻堆、成大堆、挖洞……”

在市总工会“职工大讲堂”和劳模工匠进基层宣讲活动中,荆楚工匠陈军海正在给羊楼洞港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范围内职工群众讲解赤壁青砖茶制作技艺,用自身20多年的奋斗故事诠释工匠精神。

赵李桥茶厂职工龚伟平:“劳模宣讲激励我们向他们学习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在日后的工作当中,我们要把这个精神永远传承和融入到工作中去,为赤壁青砖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职工大讲堂”和劳模工匠进基层宣讲是市总工会发挥宣传引领作用、开展精神培育活动所搭建的职工学习平台,通过每季度在羊楼洞开展宣讲活动,帮助当地职工群众更好地了解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愿景目标和工作举措,拓宽工作思路,掌握专业知识,构建起赋能职工成长提升的良性循环机制。

市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姚平辉:“市总工会当好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发挥大学校作用,邀请相关知名专家、学者、劳模和工匠人才,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和知识讲座,引导全市广大职工群众积极参与羊楼洞港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工作。”

为了进一步发挥各级劳动模范、工匠人才和先进工作者的示范引领作用,市总工会在试点范围内大力推进省级、咸宁市级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创建,充分调动重点产业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行科技创新、技术成果转化、技能竞赛等工作。

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负责人张文莉:“我们这个工作室对青砖茶现有的产品进行市场的调研,我们现在的产品是否符合市场的需要,都有一个整体的分析,跟同行做一些深度的交流。我们把青砖茶的原料、工艺还有口感做一些创新,比较成功的就是跟陈皮的结合,出来以后产品整个口感,还有客户的体验,都特别受到他们的偏爱,所以我觉得这个事情对我们和整个行业来说是有影响作用的。”

在帮助产业工人提升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的同时,市总工会积极为户外职工和困难职工送去暖心服务,依托试点范围内现有阵地资源,建设8个户外职工爱心驿站,为各站点配备冰箱、微波炉、饮水机、医药箱等设施,让公交司机、环卫工人、快递员等户外劳动者拥有更多休息场所,享受到“家门口”的工会爱心服务,形成有效的工会服务“微阵地”网络体系。

27路赵李桥线公交车司机余红华:“有了爱心驿站,对我们司机有很好的帮助,提供了我们休息的场所,夏天有空调为我们司机降温,冬天有热水壶。”

市总工会针对试点范围内的困难职工,深入开展摸底调查、精准帮扶,积极推进普惠性工会服务进基层,综合运用职工困难项目申报和送温暖政策,通过发放助学金、慰问物资、困难救助金和申请医疗互助赔付等方式进行常态化帮扶。

甘多平作为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劳动模范,是赵李桥茶厂退休的一名省部级劳模,由于在砖茶厂长期工作造成了耳疾,需要购买助听器,市总工会在走访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很快便帮助其解决了所需费用,甘多平顺利戴上了助听器,减少了耳疾带来的困扰。

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系统劳动模范甘多平:“赤壁市总工会是工人的共同之家,无论是生病还是有困难,都给了我们很大的关怀,体现了党、政府、工会组织对我们退休老工人的深情厚谊,我非常感谢赤壁市总工会对我们的关爱、关心和帮助。”

主题教育开展过程中,市总工会围绕重点工作开展走访调研,带动广大党员、干部深入一线,找准职工群众真实需求,从职工群众关心的事、满意的事做起,形成“纵向到企业(单位)、横向到村组(社区)”的工会服务覆盖网,打通服务职工群众“最后一米”,用为职工群众办实事的“温度”检验主题教育的“深度”。

市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姚平辉:“市总工会牢牢把握主题教育总要求,从四个方面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一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参与羊楼洞港小流域综合治理;二是切实抓好小三级工会建设,推动平台下沉,实现羊楼洞港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8个村(社区)、59个村民小组工会组织全覆盖;三是关心关爱青年职工,每月定期开展青年职工联谊交友活动;四是常态化开展困难职工、劳模走访慰问活动。在后续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发挥工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优势,以主题教育新成效推动工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审核:王诚

编辑:刘佳维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